当前位置首页电影《华尔街之狼》

华尔街之狼8.1

类型:剧情 传记 犯罪 电影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3-12-17集数:1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乔纳·希尔,玛格特·罗比,马修·麦康纳,凯尔·钱德勒,罗伯·莱纳,乔·博恩瑟,让·杜雅尔丹,克里斯

卡顿或无法播放请切换线路

播放地址

剧情简介

在动荡不安的投资界,乔丹·贝尔福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是史崔顿·奥克蒙公司的掌舵人。他过着奢华的生活,拥有强大的实力。1987年,乔丹年仅22岁就加入了罗斯柴尔德公司,从一个接线员开始,他在高级经纪人马克(马修·麦康纳饰)的指导下,进入了一个充满毒品和欲望的股票经纪人世界。半年后,由于“黑色星期一”的爆发,乔丹离开了罗斯柴尔德公司,加入了一个贩卖低价股票的小公司。凭借着他的口才和机智,乔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与邻居唐尼(乔纳·希尔饰)和一群朋友一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灰色地带中游走,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乔丹因此被称为“华尔街之狼”。然而,FBI已经开始注意到他的行动……这部电影改编自前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个人自传《华尔街之狼》。

《华尔街之狼》是一部剧情、传记、犯罪类的电影。影片讲述了在危机四伏的投资界中,乔丹·贝尔福特(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掌管着史崔顿·奥克蒙公司,生活奢靡、实力雄厚。1987年,年仅22岁的乔丹进入罗斯柴尔德公司,从接线员做起,得到高级经纪人马克(马修·麦康纳饰)的指导,进入了充满毒品和欲望的股票经纪人世界。半年后,乔丹转投贩卖“便士股票”的小公司,并凭借巧舌如簧的口才获得成功。他与邻居唐尼(乔纳·希尔饰)和一班朋友另立门户,在灰色地带游走,获利颇丰,被誉为“华尔街之狼”。然而,FBI已经开始留心他的行动。

本片改编自前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个人自传《华尔街之狼》,剧情扣人心弦,展现了贪婪与欲望的黑暗面。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演技精湛,将乔丹·贝尔福特的复杂性和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表演令人印象深刻,将观众带入了这个充满诱惑和危险的世界。

影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剧情,展示了华尔街的黑暗面和金钱的诱惑。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贪婪和欲望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及追求金钱背后的代价。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成功地将乔丹·贝尔福特的故事搬上了大银幕,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和心理的震撼。

总的来说,《华尔街之狼》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电影,充满了悬念和紧张的气氛。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金融和投资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欲望的探讨。观众在欣赏电影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思考和反思自己对金钱和权力的态度。

《华尔街之狼》是老马丁的第23部影片,也是我认为2000年后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如果说老马丁七十年代最好的代表作是《出租司机》,八十年代是《愤怒的公牛》,九十年代是《盗亦有道》,那么二十一世纪他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优秀的作品就是《华尔街之狼》。

这个改编自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同名自传电影与传统的犯罪电影有着本质的差异:它不在影片中提出明确的道德判断,更不给人物安排善恶有报的道德结局。它把焦点放在犯罪细节和奢靡生活上,极少关注受害者们。在表面看来,这简直是一场宣扬金钱至上的“海天盛宴”;但只要观众愿意去体会影像背后的片段剪辑、人物的命运变迁,体会字里行间没有被明示的讽刺和抨击,这作品就是一壶老酒,辛辣凌厉,层次丰富,意味都在回甘的留白里。


1. 金钱与信仰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乔丹·贝尔福特是一只华尔街上嗜钱如命的恶狼,他靠毒品提神,靠女人放松,一步步向金钱这个终极目标不懈靠近。影片一开始,贝尔福特就自述金钱对他比毒品更有吸引力。他说这话时刚用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卷成小筒来吸白面,他面对镜头直接与观众对话,神情放松而兴奋,语调洋洋自得。从这里,一个明显的推论是在华尔街上,金钱如毒品,一旦沾上便叫人欲仙欲死,欲罢不能。有了这样的推论,便会有接下来的道德判断——既然毒瘾有害,那么过量的金钱与物欲也能致人死地。

可真相是这样的吗?

贝尔福特的确锒铛入狱了,可他并未受到什么真正的惩罚。当不肯收受贿赂的FBI探员在破烂的纽约地铁里读着贝尔福特入狱的新闻时,地铁里很可能就是贝尔福特兜售垃圾股票受害者的普通劳苦大众们神情漠然,没人对这新闻有一丝一毫的反应。与此同时,贝尔福特穿着雪白的狱服在监狱里打网球,要不说那是监狱,我还真看不出来那身狱服和高级乡村俱乐部里的会服有什么差别。不仅如此,贝尔福特离开华尔街后混得一直不错,要么教人脱贫致富,要么当成功的大众教育家,写致富的心灵鸡汤,全世界巡回教授销售技巧。

要是上瘾能玩成这样,那上瘾似乎也挺好。

也许这本非“金钱如毒品”的劝诫?

那么换个思路。贝尔福特对金钱的追求已经不是简单的“上瘾”了。他在功成名就后明明有机会金盆洗手,坐享其成,可他在离职演说上却真情毕露,越说越激动,他不怕被罚钱,他就是要继续玩下去。金钱对他,早已超越了物质性甚至心理性的依赖,上升成为信仰。

既然是信仰,那么金钱所代表的东西就必须是一种精神需求。那是成功、出人头地的社会地位,那是一种美国梦式的价值观——英雄不问出身,相信只要你按照成功学的教导付出全部,机会就会对人有所垂青,你就会获得尊敬、地位、名望和梦想的一切。

这说法是不是听起来耳熟得很?“只要好好学习,以后就能实现理想”,“只要信奉上帝就能进入天堂”,“只要坚定信仰,就能实现共产主义”,“信春哥,得永生”……贝尔福特成为了销售专家,那些人在礼堂里听他宣传成功学的理念,那种热切、投入、渴念,跟听着赞美诗伸出双手泪流满面的教徒又有什么本质差异呢?

从逻辑上讲,任何说只要你怎样怎样努力,就能获得什么什么的宣传,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至少也是不实的夸张)。为了保证谎言不被拆穿,就必须扼杀那个看见皇帝不穿新衣的小孩。在这个基础上,一种信仰/生活方式得以扩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征召更多的同道中人,同时把信仰体系外的人彻底边缘化。

那么怎么才能让不信邪的人加入组织呢——必须要把谎言做实。怎么做实?没人见过天堂不是吗,我给你建一个,庄严的教堂,宁静的氛围。你说不怕地狱是吗?我给你描述一下:骨肉分离,永恒的痛苦,可怕的魔鬼,万劫不覆。你不是想知道成功什么样吗?我给你展示一下,香车美女为所欲为,物质绝对等于幸福。你说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你看好了,平淡每一天都在被生活蹂躏,无情无耻毫无怜悯。

谁要跟你说真相,相信我,那都是losers,我们羞辱他们。
谁要跟你说没有上帝,相信我,那都是异教徒,我们烧死他们。

只要金钱所代表的人类成功和等级制度存在一天,贝尔福特式的成功学就终将拥有市场,物质与灵魂之间的战争永不止息。


2. 视觉的狂欢

《华尔街之狼》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那些展示华尔街精英俱乐部内聚众声色犬马的香艳镜头了。没错,老马丁在这些花花绿绿的片段之间节奏拿捏得妙极了,一个小高潮推向另一个小高潮,各种裸露和丑恶都展示得赤裸裸的,毫不掩饰。这些美和丑聚到一起,组成了庞大的荒谬大合唱,一个组曲进入下一个组曲,黑暗、幽默、群情振奋,娱乐效果十足。不管这背后的讽刺在哪里,我猜老马丁和团队在拍摄这些场景的时候自己也该嗨得够呛。要不怎么会有那么随心所欲的表现形式,贝尔福特可以随时打破与观众之间的“第四面墙”,站到旁观者的上帝视角对自己的丰功伟绩夸夸其谈!

那么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三点毕露的成人镜头,这些极尽其能的奢华和赤裸裸的人格侮辱,有必要吗?

尤其在最后的道德判断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对受害者的刻画少之又少,这样奢华的视觉狂欢和洋洋自得到底有必要吗?

对一个批判“瘾”的故事而言,视觉的狂欢只是噱头,不仅不能起到戒瘾的功效,甚至说不定会适得其成为反勾人犯罪的宣传。

但对于一个隐藏更深的信仰批判的价值观而言,没有超凡脱俗的视觉狂欢,就不足以让人深切意识到这种价值观的荒谬和悲哀。贝尔福特当然是被批判的,但他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者,他除了洗钱、向股民说谎外,在大部分情况下做的并不出格,起码他没有造苏丹红,没有私挖小煤窑,没有走私文物。他离开了华尔街照样可以运用同一套技巧教授他的成功学,照样有大批学生买票去听。为什么?因为他教的,都——是——真——的!

贝尔福特的成功法则是基于既定社会准则的,他不是无中生有地造假,他的方法更是利用人们急于成功的心理,把本来需要十年的时间硬说成十个月,把黯淡的前景添油加醋说成光芒万丈,把1%的盈利说成1000%。他做的一切不过是个虚拟的心理游戏,但就有人相信他——难道你不相信吗?——因为我们都处在这个同样的游戏规则下,我们从小就听惯了“只要……就能……”的造句,我们一看到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就迫不及待要奋不顾身了。

没有这样的视觉狂欢,你能意识到生活这场更大更黑更残酷的狂欢吗?成功者们在电话那头,我跟你在这头;成功者们在电视那头,我跟你在这头。

贝尔福特一个人的沉浮不是重点——他怎么可能沉下去!他不过是个游戏里的聪明人,他可恶,但他不是真正的恶霸。莱昂纳多的脸,哪怕是嗑药过量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也还是有可爱在其中的。

真正的恶霸才不露头呢。


3. 永远的黑帮

回首看看老马丁最优秀的电影,它们都离不开黑帮的影子。这其中我特别喜欢1990年的《盗亦有道》。这个关于一个黑帮成员如何成长成熟直至崩溃的故事有着史诗般的气魄,绝对优秀的摄影,自始至终笼罩的,不强调价值判断的人性味道的灰色调。在某种程度上,《华尔街之狼》是老马丁黑帮传统的延续,贝尔福特就是《盗亦有道》里的亨利,麦康纳扮演的资深交易员类似罗伯特·德尼罗的吉米,而这个超级黑帮,就是华尔街,就是弱肉强食持续不断推广金钱至上生活方式的美国金融界。

这新黑帮是个更为松散的全新形态的暗黑世界。它不以家庭为单位,抓住机会什么人都可以迅速崛起大干一票,前提是你得够狠够彪悍。顾及朋友情谊的转天就能被卖,可不尊敬规则的瞬间就被扫地出门。女人和毒品不仅是麻痹神经的必须,更是投名状般的誓词。黑帮里没有一个超出了符号意义的有血肉的女性,因为有血肉的女人在这个以阿尔法男性为主的环境里要么加入粗俗的杀戮,要么抽离灵魂成为玩物。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被架空了的金钱信仰的新世界,在酒精、毒品、女人和无边无尽的物质尽头,淘洗出来的却是最传统的、千百年来都同样

《华尔街之狼》剧照

《华尔街之狼》演员表

  • 多尼·阿佐夫
    乔丹·贝尔福特的创业伙伴。原是一名推销员,与乔丹住在同一公寓。认定了乔丹的赚钱手段非凡之后,他立刻辞去工作,死心塌地地追随乔丹。后来在斯特拉顿·奥克芒,多尼满足了对财富的渴望,内心也极度膨胀。这个角色在原著和现实中的原型名叫做丹尼尔·普鲁什(Daniel Porush)。
  • 乔丹·贝尔福特
    80年代传奇股票经纪人,被《福布斯》冠以“华尔街之狼”绰号。创立的斯特拉顿·奥克芒公司巅峰时曾聘用1000名股票经纪人,涉及股票发行总额超10亿美元。他从不聘请经验丰富的经纪人,而是招募自己的亲朋好友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来追随他无情的销售信条:卖出或去死。后因欺诈被捕。
  • 帕特里克·德纳姆
    FBI探员,负责调查斯特拉顿·奥克芒的非法欺诈内幕,面对乔丹·贝尔福特的金钱贿赂攻势不为所动。这个角色在原著和现实中的原型名叫乔治·柯尔曼(Gregory Coleman)。
  • 马克·哈纳
    乔丹在华尔街任职的第一家股票经纪公司L.F. Rothschild的老板,这家公司后来在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灾中破产倒闭了。正是马克向乔丹传授了在华尔街的生存之道,那就是性和毒品对于一名股票经纪人是必不可少的。某种程度上,乔丹把马克当成自己的精神导师。
  • 娜奥米
    乔丹的第二妻子,性感尤物。出生在英国,但在布鲁克林长大。有着良好的品味追求,乔丹称她为“女伯爵”。乔丹在一个Party上见到娜奥米之后当着时任妻子的面对她发起了攻势。在婚礼上,乔丹送给了娜奥米一艘以她名字命名的游艇。这个角色在原著和现实中的原型名叫娜汀(Nadine)。

猜你喜欢

  • 完结

    盗月者

  • 完结

    在他乡

  • 正片

    慢行列车

  • 完结

    唐探1900

  • 正片

    诺斯费拉图

  • 正片

    金鱼

  • 更新HD

    千年虫

  • 正片

    4分44秒

  • 完结

    不差钱

  • 完结

    乔妍的心事

  • 完结

    胜券在握

  • 完结

    熊猫计划